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持续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持续落实稳经济政策,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深挖潜能,促进优势产能加速释放,继续调优产业结构。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44.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全市排名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25.48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为:2.2:46.4:51.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4.19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月提高8.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全市排名第四。
一是五大支柱产业全部实现正增长。上半年,五大支柱产业合计实现产值298.2亿元,增长8.0%,占全部规上工业的91.98%。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能化工业增长11.3%;医药制造业增长1.5%;食品工业增长1.6%;装备制造业增长14.1%。
二是企业营收稳步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24%,利润总额较上年增加9.4亿元,亏损企业个数较上年同期减少9户。
三是产销衔接良好。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6.68亿元,同比增长4.7%,产销率94.6%。
(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扩大。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55亿元,同比下降8.2%,增速较上月回落8.1个百分点,全市排名十三。其中:项目投资完成74.71亿,同比下降13.5%;房地产投资完成71.84亿元,同比下降1.9%。
一是第二、三产业投资全面下降,1-6月,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56亿元,同比下降32.9%,占总投资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1.3亿元,同比下降5.9%,占总投资89.6%。
二是民间投资下降。1-6月,民间投资完成82.3亿元,同比下降18.2%,占全部投资的56.1%。在库项目个数204个,较去年同期减少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8个,较去年同期减少3个。
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提升。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558.8%。得益于现代中药GMP生产基地建设、陕西移动5G网络四期二阶段咸阳无线覆盖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消费市场保持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1.82亿元,同比增长9.2%,全市排名第九。其中,限额以上社零总额实现104.82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排名第九。
一是石油及制品、汽车销售贡献突出。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汽车销售分别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16.3%和35.4%,两者1-6月分别增长14.3%和10.7%。其中,新能源汽车较去年同期增长73.1%。
二是住宿餐饮企业营业呈现上升势态。受疫情影响,近几年住宿餐饮企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今年整体市场在慢慢的回暖中,居民出行增加,酒店住宿逐渐增多。福园巷子、汇通夜市、秦隆步行街等各种美食街,不断突出特色,形成了消费的热点。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上半年,秦都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309元,增长5.4%,排名第十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208元,增长5.3%,排名第十三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一是停减产企业持续增加。截止6月底停减产企业达83户,较上月增加2户,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数的48%,累计减少产值31.25亿元,拉低增速10.5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企业影响较大。咸阳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供电3户企业数量仅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数的1.8%,但产值总量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三是工业纳新匮乏。截止目前,仅仅只有年报时纳入的9户成长型企业升入规上库,年内无新增工业企业。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大。一是项目投资贡献不足。1-6月,项目投资拉低全区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持续下降,全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1.6%(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下降76.7%。制造业同比下降21.5%)。二是大项目偏少。全区在库投资项目204个(含房地产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3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8个,占全部项目的43.1%;5亿元以上项目59个,占全部项目的28.9%.
(三)消费恢复仍显乏力。一是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疲软。烟酒、化妆品、通讯器材等升级类消费分别下降53.5%、11%、89.9%。二是实体消费动力不足。由于地域、网购冲击等因素影响消费外流严重,实体消费仍显疲乏。
三、措施建议
(一)全力以赴稳工业。一是精准施策促转正。要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服务,摸清企业存在问题和诉求,及时化解重点企业、负增长企业生产经营难题,适时调整帮扶措施,精准引导企业稳产达效。二是集中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扶持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含量,帮助企业做好品牌营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守牢全区工业稳增长、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
(二)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一是促开工。通过督促、协调、服务等措施促进已签约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尽快落地实施,督促已经举行开工仪式的项目,尽快进入实质施工阶段,形成有效实物量。二是强推进。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投资工作量。三是备要件。督促项目单位提前准备项目建设进度基础资料,提前收集数据填报凭证,确保项目数出有据,全面准确反映投资发展形势。
(三)着力提振消费信心。一是全面落实各项社保政策,统筹项目资金在文旅、餐饮、汽车、家电消费等方面的助推作用,助力更多企业扩流增量;强化产销对接,出台刺激政策、抓好生活必需品储备、保供、稳价、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提振消费信心,不断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二是要高度关注线上企业的发展,加大线上企业培育力度,特别是网上零售等新业态商贸企业的培育,不断壮大商贸企业主体。
(四)提升“入库”质效。加快“五上”企业培育力度,为经济发展贡献新增量。一方面用好“准五上企业库”,进一步加强新增企业摸排、帮扶力度,确保达规企业应统尽统,另一方面对已达规尚未入统的企业,要强化门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及时完善资料,力争早日入统。